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大学生时期的矫揉造作
 
 
其实考出来我自己都不相信我考了7分,当时想的是如果没到6.5我就保研北航或者同济亦或者直博清华深圳,国内读个硕士再申请美国博士。结果居然考过了,于是emmmmmm我就到今天这个地步了,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什么。而且考过雅思之后,你会发现你的英语有了质的飞跃,就会发现其实雅思真的很有用,享受这个备考的过程吧,努力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多余的话就不说了,祝每个人烤鸭顺利吧。
关于碎片时间,早上起来时、中午午睡前、晚饭后、睡觉前,用APP轻听英语听BBC。
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从剑雅10开始刷题,刷一套订正一套,前期时间应该多,后期没时间就不咋订正也没关系。前期有时间就写写作文,没时间不写影响也不大,后期尽量花时间去写作文,因为快考试得写写作文保持手感。如果有人效率高,不到两个月就把剑雅10到最新的剑雅刷完了,那就从剑4开始刷。对于口语而言,我建议花10天去准备,使用雅思哥APP,将题库自己说几遍,注意千万不要去背口语答案,一定要做到自己边想边说,而不是背出来,因为考官会很容易发现你是单纯背的还是自己想着说的。我当时只用了4天去准备题库,根本没时间把所有的题目说完,如何就自己挑了一些,考口语当天上午我还看了一个话题(广告),觉得太难说,就没准备,结果居然真的问我这个话题,考完就后悔的要死。所以准备口语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最好把题库所有题目都过一遍。有口音没关系,不是特别流利也没关系,偶尔卡壳也没关系,不要紧张就ok。
第一个月两个重点:听力和写作,这两部分的重要性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不必多言。 听力:《王陆语料库》+ APP轻听英语,写作:《顾家北词伙作文》+ 顾家北官方公众号。这两本书的序言都详细描述了如何去使用它们,我就不多说,需要提一点的是《王陆语料库》中间的一堆词组的那几章别去听,我当时是听了,手都写废了,那酸爽你试试就知道,关键是没啥用,不过如果你想挑战一下,完全建议。我们来具体说说如何去使用这两本书复习,以普通空闲的一天为例,有8个方案(如果你没想明白为什么是六个方案的话,可以看看排列组合知识),以其中一个为例,8.00 am – 11. 30 am 全用来听《王陆语料库》;2.00 pm – 5. 00 pm全用来《顾家北词伙作文》;6.30 pm – 10. 00 pm全用来《王陆语料库》。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订正,要认认真真订正,尤其是《王陆语料库》,可以准备个错词本。第一个月下旬时,此时空闲应该比较多,可以使用《刘洪波阅读真经5》,这本挺薄的阅读攻略非常好地指导如何去做雅思阅读题。第一个月结束时要达到:《王陆语料库》听了五六遍,《顾家北词伙作文》大作文全部写完,《刘洪波阅读真经5》看完了。
如上图所示,以时间为轴,以四大模块为函数,描述了备考情况。其中,线条的粗细代表着复习的强度,强度分为两级,高强度复习是花整块时间去复习(一个上午、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低强度复习是指碎片化复习(有空就看看,抽碎片时间,比如十几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去看看)。
第一个月
第二个月
第三个月
听力
写作
阅读
口语
我其实在大一结束四六级考完之后,就打算把雅思考了,因为也没啥事做,于是买了雅思单词书背,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没去考。大三决定出国读博后,下定决心考雅思。但是严格来说我的复习起始时间是2019年3月1日,虽然我2.19号就来学校了,本来想离开家好好备考雅思,结果在学校玩了一个星期,考试时间是2019.5.23号。总时间不到三个月,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时间绰绰有余,因为如上文所述,考虑到忙碌程度、不可抗力或者是其他因素的话,我纯复习时间可能远远少于三个月,比如上个学期有《现代控制理论》《微信接口与计算机原理》《惯性导航系统》这三门核心课,还有若干同样重要的课,每周还要上一堆课,尤其是5月初开始大概是一个星期考一门试,所以进入5月后我基本上没时间去备考雅思。如果主观地评判自己的英语基础的话,我觉得可能中上水平吧。总而言之,我想表达的是雅思可以速成,短时间攻克雅思并非不可能,而且我个人觉得雅思速成比打持久战效率要高一百倍,因为打持久战会使人看不到目标复习涣散,所以下面以3个月备考时间为基准,同时假设不是全天高强度三个月备考,提出了一套备考攻略,仅供参考,且听我娓娓道来。
在我2019年6月3日查得雅思考了7分之后,直到10月份都持续不断地有同学朋友请教我是怎么备考的。在肝完了3个research proposal、若干英语材料之后以及今天考完了卡尔曼滤波之后,终于有时间写一个有关于我个人向的雅思备考攻略了,我的雅思成绩如下所示。下面以时间为线索,按听说读写四大模块说明我的备考过程。仅仅只能做一个参考,因为并不是每个人的英语基础以及备考时间与精力都是相同的。应当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英语基础、忙碌程度、不可抗力等其他主客观因素辩证分析,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备考节奏。不过谈到这里,其实可以考虑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去刻画这些因素,进而描述个体的备考指数,从而找到一个最适合的复习方法,感觉还蛮有意思的。将各种因素数学化,使用统计方法对其量化,然后分析起来就很有趣,不过最近有点累,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可能会建立这样的模型玩玩。
The unstable queen: Uncertainty, mechanics, and tactile feedback 机器人操纵的触觉反馈游戏摆烂随笔
Wender Feng
Wender Feng
慢慢地迈向听朝,静静地怀念昨日
Announcement
Hello, there!
This is Steve, a PhD candidate fro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rrently. Welcome to my personal website!

Welcome all kinds of sharing and discussions from life to research,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through E-mail!